2005年  
188betapp主办  

纺织业:织好经纬两条线


4月10日至4月11日,“中国纺织经济走势预测会”在青岛举行,中国纺织产业的品牌建设成了与会代表关注的话题。  

   

  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纺织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顾庆良教授在会上表示,中国纺织业的品牌建设存在误区,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品牌建设。“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来料加工未尝不是一条明智的发展道路。”  

   4月11日,顾庆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就中国纺织企业在来料加工和品牌建设间的选择做了详尽阐述。 发展品牌不宜一刀切  

  记者:你提到纺织企业不宜一窝蜂地做品牌,一些企业更适合做来料加工。为什么这么说?  

   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产业。能让每个国家都发展品牌吗?能让孟加拉也做品牌吗?不可能的。中国人多,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中国就业形势严峻,来料加工能解决大量就业,这本身就是它的一大功劳。   现在一些人说中国纺织企业都应该做品牌、做营销,这要么是一种无知,要么就是哗众取宠。  

   记者:可是来料加工就可能意味着低附加值。    

 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加工企业拼就是低成本、低价格,压低工人工资,降低产品质量,当然也是低附加值的。但来料加工并不等于低附加值。   意大利服装代表着服装业的最高品牌,但它也有很多企业做纯加工。在国内,宁波的申洲就是一个纯加工企业,在业内也是响当当的。它在加工中拼工期、拼质量,通过这样的核心竞争力获取利润。   

  记者:照这样说,我们的企业就不必做品牌了?  

   顾:当然不是。  

   经营模式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是否发展品牌,因地区而异,因企业而异。像上海,以前有56万纺织工人,现在只有6万了,企业也都搬到了郊区。现在上海的地价、劳动力等要素的成本都太高了,一些企业必须注重品牌。  

   我们鼓励一些企业根据自己的实力发展品牌,通过这些企业的努力,使中国服装业的品牌逐渐叫响。但品牌的发展不是乌托邦,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优势来发展,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做品牌。 发展品牌是方向  

   记者:现在东南亚等地纺织业在崛起,他们的劳动力更加低廉,也更有来料加工的比较优势。中国纺织业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似乎是必然之路。    

 顾:是的,品牌是中国纺织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中国的纺织企业,要经过一个中国加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互相交叉的过程。有条件的企业可能先做品牌,另一些企业可能更适合做加工,而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能一步跨到做品牌上。    

 记者:在大家的演讲中,很多人提到国内消费者不认国产服装品牌的账,国产品牌进入国内零售终端也比较难,这是否也体现了品牌建设的渐进性?  

 顾:(笑)有人说这是崇洋媚外,其实不能这样说。如果这样说,那美国人也崇洋媚外,因为美国人更喜欢穿意大利品牌的衣服!品牌建设需要一个民众认知的过程,并不是说现在做品牌,马上就能得到消费者认可,需要长期培养。    

 记者:那么你觉得,要创立中国纺织业的品牌,最主要的是什么?  

   顾:重点是企业创新。无论做品牌,还是做加工,中国的纺织企业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降低成本、打价格战来占领市场了。这样的策略,使西方国家在进口中占了便宜,但人家还不认账,还说你倾销,扰乱市场,中国企业吃力不讨好。中国企业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来占领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

关于我们 | 申请入会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05 188betapp,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12号 电话:010-85229417(传真) 邮编:10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