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走势 |
一、回顾过去 2002年,我国进口纺织机械总额又创新纪录,国产纺织机械行业整体效益明显好转,一些产品甚至脱销。2002年1~11月,我国进口的纺织机械就达到26亿美元,这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我国纺织行业产能又将出现大幅度的提高。 2002年,纺织品出口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近20%;对设限国家出口增长19.8%;棉纺织品出口增长31.8%。面对纺织业刚刚渡过的这样一个好年景,专家提醒,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还存在很多问题,进入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着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期,企业切不可盲目扩大生产。 二、综合分析 1.从贸易环境看 加入世贸组织,积极推动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2002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实现了出乎意料的高增长,但是同时,中国纺织品遭受到的各种贸易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也前所未有。2002年7月,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的生丝展开反倾销调查;2002年9月,美国纺织品企业协会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5类已取消配额限制的纺织服装产品重新设限;2002年10月、12月,秘鲁和土耳其先后对中国的部分纺织品征收反倾销税;2002年10月,以色列等国对中国纺织品酝酿提高关税;印尼从2003年开始对中国的生丝设置最低限价,实际也就是提高了关税;日本继续对中国的毛巾进行紧急进口设限调查……。 另外,2002年5月、7月,欧盟还分别颁布了关于修改并发布授权纺织产品使用欧共体生态标签(Eco-lable)的决定和偶氮染料禁用令。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取消配额限制的纺织品还只是受限产品的1/3,但是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由此可见,加入世贸组织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国际技术贸易壁垒成为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2.从企业自身看 纺织品出口仍是以量取胜,出口价格大幅下降,其中尤以服装出口量最为明显。2002年,服装出口价格比5年前下降了近30%,其中,梭织服装下降27%,针织服装下降33%。大量新的生产企业加入到出口竞争中,其中,许多企业生产规模小,成本极低,在竞争中不断压低价格,迫使整体出口价格下跌;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对高档品的需求不旺,只大批量订购低价商品,使平均出口单价大幅跌落;出口配额的取消使成本降低,进口商趁机压低报价;各种服装面料价格下降;外资服装出口企业获得退税待遇,将出口价格调低。不管何种原因导致的价格不断下降,虽在短期内可以提高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但将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及产业发展造成长期不利影响,使企业利润下降,遭到反倾销和设限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3.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较 近年来,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周边国家(地区)纺织业发展很快,墨西哥、加拿大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也在扩大,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竞争对手相比,我国纺织业具有2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的纺纱设备仅占35%左右,而印度、巴基斯坦已达50%,竞争力显得不足,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正面临着进一步的考验。 三、2003年预测 因此,权威人士预计,2003年,纺织品出口将继续保持2002年的增长势头,但增速将有所放缓。在国家经贸委发布的2003年经济运行工作指导意见中,纺织行业预期目标为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增长10%,达到1.1万亿元;化学纤维产量1050万吨以上,增长9%;纱900万吨以上,增长7%;纺织品服装出口620亿美元以上,增长3%以上;全行业实现利润增长3%。(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